位置: 首页 > 艺术频道 > 详情
艺术频道

舞台艺术“党课”剧目推荐:话剧《上甘岭》

时间:2021-06-26 10:20来源: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编辑:赵亚宣点击量:398183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一曲令人荡气回肠的《我的祖国》,唱出了71年前亿万中华儿女矢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心,也让洒满热血的上甘岭和铁骨铮铮的志愿军英雄们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航标。

舞台艺术“党课”剧目推荐:话剧《上甘岭》

电影《上甘岭》中插曲《我的祖国》片段

2021年6月30日—7月4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原创话剧《上甘岭》将登上国家大剧院·戏剧场的舞台献礼演出。

舞台艺术“党课”剧目推荐:话剧《上甘岭》

这部作品以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巧妙灵活的多媒体设计、宏大逼真的战争场面、大片级别的爆破特效,以及演员们精湛投入的表演,将新中国这一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立国之战鲜活还原于一方舞台,用一场场的演出唱响英雄赞歌,致敬“最可爱的人”。

以小见大:坑道中的战场众生相

话剧《上甘岭》以“上甘岭战役”中的坑道为主场景,讲述了一位幽默可爱有情有义的炊事班长老马、勇敢无畏充满爱心的女卫生员,以及一群钢铁意志的志愿军战士,在断粮断水、弹药缺乏、与组织失去通讯联络的狭小坑道内,顽强对抗强大的敌人,奋力坚守坑道的故事。

密闭的坑道就是一个舞台。十几个角色在这里上演着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一场大戏。与组织完全失联,一个连的人打到剩下一个排,一个排的人打到剩下一个班,一个班的人到最后只剩下两个人……在张力十足的戏剧故事的基础上,这部剧刻画了栩栩如生的战地众生相。

舞台艺术“党课”剧目推荐:话剧《上甘岭》

面对两难抉择——是铁一般的军令还是一同出生入死弟兄的性命,是清清白白的诚信还是大家多一天的生还希望,是被俘虏的美国伤员还是一个思念家乡思念母亲的儿子,……这些很难给出标准答案的问题,在剧中由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角色诉说着,诠释着,勾连着战士们的命运线,也牵动着台下观众们的心。

舞台艺术“党课”剧目推荐:话剧《上甘岭》

当代审美下的舞台震撼 剧场中的“战争大片”

将红色经典题材进行具有当代审美的戏剧转化,是话剧《上甘岭》自始至终都在进行的尝试。《上甘岭》制作人李东不仅对题材感兴趣,更对如何把红色经典题材进行具有当代审美的转化感兴趣。他非常欣赏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年轻观众的热烈反响对他触动很大。他希望话剧《上甘岭》也能有这样的效果,要让今天看惯好莱坞大片的观众,也能觉得《上甘岭》好看,也能被其震撼。因此,话剧《上甘岭》引入了具有当代审美、蕴含高科技多媒体技术的舞台视听效果和爆破特效,营造出如同亲临战场般的震撼效果。

舞台艺术“党课”剧目推荐:话剧《上甘岭》

媲美战争大片的视听效果

在舞台上搞爆破,不是容易的事情,一来剧场本身不允许出现明火和爆炸物,二来有限的舞台空间也给爆破效果和保护演员安全造成不小的困难。于是, 剧组请来了电影《八佰》《我和我的祖国》的特效团队, 试验性地将爆破技术搬上了话剧舞台。凭着多年经验, 特效师张涛选择了“气动爆破”的方式 ,利用压缩空气蓄力,炸开炮弹、子弹以及沙石等物品,营造出飞沙走石的战争氛围。

舞台艺术“党课”剧目推荐:话剧《上甘岭》

许多观众惊叹,居然在剧场看到了爆破,机枪扫射到舞台上溅起泥土、子弹打在身上溅出的血,甚至能闻到火药味儿,坐在第一排的观众还捡到了退膛的子弹壳。凭借着如此震撼的视效呈现,《上甘岭》荣获了第四届华语戏剧盛典最佳舞美奖。

立得住的好剧,自然赢得好评

中国话剧艺术协会主席蔺永钧表示,“艺术作品是在高原上建高峰的,《上甘岭》是一部艺术含量很高的大剧,《上甘岭》值得书写和宣传。”

著名演员濮存昕认为,“话剧《上甘岭》让我们看了别样的、久违的作品。战争题材在舞台上太难表现了,但又太应该去表现了。他们的演出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抗美援朝的环境之中。”

舞台艺术“党课”剧目推荐:话剧《上甘岭》

观众王先生:“我的父辈就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虽然他们的故事我大概都知道,但是今天看了这个剧依然很感动,用艺术化的手段再现英雄事迹,特别震撼,也很有教育意义。舞台的灯光烟火这些设计都很逼真,让我们能感觉到在战争现场一样真实的气氛!”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用这样一部在舞台上立得住、业界和观众有口皆碑的诚意之作重温和致敬那个艰苦岁月的“上甘岭精神”,并由此将之传播发扬,可谓是最好的献礼!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赵亚宣

分享:

艺术家查询

姓名

证件编号

产品查询

产品名称

证件编号

工作人员查询

人员姓名

证件编号